Category Archives: Uncategorized

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1 Comment

How China Won and Russia Lost

How China Won and Russia Lost By Paul R. Gregory and Kate Zhou Two dissimilar economic pathsPolicy ReviewNo. 158, December 2009 & January 2010http://www.hoover.org/publications/policyreview/72997307.html(胡佛研究所 政策评论)On a dark November night in 1978, 18 Chinese peasants from Xiaogang village in Anhui provinc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本文刊载于1999年1月1日的《南方周末》第9版 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个道别,说一声:“再见,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个日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目击了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奋力传递了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中国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亿万军民战胜世纪洪水的巨大勇气和抗争精神…… 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也有人说,履行一项职责时总会感到是在还债,  因为它决不会令我们自己非常满意。 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 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 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 对于这样一项职责,我们当然时时力有不逮,但我们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 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绿叶显示,新闻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实担保。 面对世俗的力量,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 读者也许还记得伐木工人的最后一个劳模吧。为了寻找他,以便寻找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们的记者排除了“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干扰,翻山越岭,穿过一个又一个伐木点,终于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这位老伐木工发自内心的忏悔,为“寻找长江的伤口”留下了最真实的言说和最切肤的痛。 我们的许多报道,就是不断发现和不断寻找的结果。 记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 在东北灾区,滔滔洪水已退,漫漫严冬将临,迎着刺骨的寒风,一位大嫂对我们的记者悠悠地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什么?太多了,国家哪帮得过来,今年灾情这么普遍,自己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热,久久为之发烫。 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 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 告别一九九八,回访我们报道过的新闻,作恶多端的孙小果终于被一审判处死刑,身心俱疲的改革者董阳终于在他乡找到知音,而中国电信也终于开始降低消费者们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费……这就是世道人心。 是的,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1997年主编寄语】

本文刊载于1997年12月26日《南方周末》第17版 岁末,有一种特别的牵挂,缠绕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牵挂的人,就是千万个陌生的“你”。 回望一道走过的1997,我们共同经历了多少大事:“万众送小平”的啜泣犹在耳边低回;“香港回归夜”的焰火还在眼前闪耀;党的十五大响鼓重捶声震寰宇;三峡“世纪梦”牵动亿人的心…… 日子在交织着泪水和欢笑中匆匆流逝,日子也在交织着担忧和希望中匆匆走来。无论这日子曾经多么地不平常,走进寻常百姓家,它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平平常常的日子,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哪怕是弱小者的生存,也和“强”字分不开。活着,就意味着“生”之顽强。 读者也许还记得,“芳草地”曾经登过一篇《深秋的北风》:在北京的大风天里,一个下岗男人坚守街头卖他的梨,妻儿来了,苦劝不回,他说,他要为这个家担负起一种责任。 我们自以为饱经沧桑,阅透了人生,心早已磨出厚茧,可是,一篇朴素的文章,一段质朴的对话,一个感人的细节,仍足以令我们鼻子发酸,心头发烫。我想起了一位女作家十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你的心并不是粗砺荒漠的一片,那光明的一隅,会永远充满了温情地留给世上无助的弱者。” 当弱者努力摆脱无助让自己站得更直时,我们的心又何止充满温情。我们把永远的尊敬留给他们。 走过1997,我们有梦圆的欢欣,也有梦碎的痛苦,而执著于梦想的追求,使我们天涯咫尺,息息相通。 就在几天前,一位读者给编辑部写来了他亲历的一件事:在湛江开往海口的轮船上,百无聊赖的他买下一份《南方周末》,尚未读完,就已经泪流满面。他把报纸递给了正在甲板上追逐嬉闹的一群素不识的少年,少年们看完报纸,也如塑像一般陷入了沉思。 深深地打动了这一群人的,是老榕的文章,那篇取自网络、感动过无数人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当轮船靠岸,各自东西,少年们也许很快就淡忘了这不期然而至的邂逅,但是,在甲板上触动他们沉思的东西不会湮没。中国足球梦碎金洲的夜晚,也许是老榕儿子10岁的生命历程中最寒冷的一夜,但就在那寒冷之夜的第二天早晨,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开始照耀着一种特殊的阳光,那就是理想和希望。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理想没有希望的日子,就如同我们无法想象没有阳光的日子一样。正因为有了阳光赋予生命的作用,地球才没有变成石头。 莎士比亚告诉过我们:“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而在穹苍之上,“同一个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我们的草屋。” 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陌生的朋友,我们同行。 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 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本文刊载于1999年1月1日的《南方周末》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纪念政治人物离不开政治意义

作者: 何三畏 2010-04-27 17:30:11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从温家宝后来的施政风格,结合《再回兴义忆耀邦》看来,他在胡耀邦身上得到了某种工作作风的传承 上星期,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纪念已故21周年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一时激起人们复杂的政治想象。尽管文章只是通过一段作为上下级之间的工作交往展开,来表现对政治前辈的工作作风的钦佩,丝毫不涉及,或者小心回避了对主人公的政治评价,看上去只是一篇怀人忆旧的人生随笔。但人们还是不免从字面以外去猜想文章的意义。 温家宝总理日理万机忙不胜忙,当然没有必要抒写闲情逸致。他背诵的任何一句古诗和写下的任何一个句子,当然服从他的政治安排。迄今为止,温家宝是以个人名义写文章纪念胡耀邦的最高级别的官员。温家宝的“抒情散文”,并没有发在《人民日报》的文化副刊,而是在要闻版,即从来都是发表政治信息的版面上的。或者说,温也不会不通过党组织而以个人名义发表这样的文章。所以,《再回兴义忆耀邦》还是应该作为一篇“政治文章”来读。 它的言外之意,即包含着对胡耀邦的政治评价。文章的发表本身,就是评价。如此高调地纪念一位逝去的政治人物,这个人当然就是“政治好人”了。至于文章叙述的“带病工作”、“夜访农家”、“不按基层干部安排的路线走”之类的情怀和作风,倒还在其次。许多失败的政治领袖,也并非没有这些方面的特质。 中国的政治家在官方和民间的评价和声望,往往并不互证互信。对于胡耀邦,民间一般以为他多少还是一个敏感人物。查网络上胡耀邦的履历,最后一句是:“1987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同意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的请求。1987年11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去世后葬于江西省九江共青城。”连去世的年月日都是“隐去”的。今天的青年,对这个名字应该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为何过来人提到他会唤起如此复杂的感情和丰富的政治想象。 民间对已故政治领袖的纪念,无非体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期待。而一个政治前辈被后辈以个人的名义公开纪念,只需要一个原因,那便是此公具有相当的民间声望。发表署名文章纪念政治前辈,是一种公开的政治表态。按照相关政治章程,温家宝的总理任期即将届满,留给他直接施展政治抱负的时间有限。相信一个政治人物面对这样的时刻,内心应该充满外人难以想象的复杂而强烈的情愫。其中或许正包含着一个政治人物对于“人去”之后的“政声”,或者“人亡”之后是否“政息”的顾念。 胡耀邦和温家宝分属上承下接的两代政治家。胡耀邦生于1915年,新中国建立时才34岁,到80年代,成为最后一代经过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领袖。温家宝生于1942年,迎接新中国时,还是7岁懵童,在红旗下成长,成为第一代没有打过仗而掌握政权的政治领袖。1987年,依照组织安排,一个45岁的政治新星跟随一位72岁的政治领袖到基层,时间长达十多天。45岁而正在问鼎权力高层的政治人物是多么年富力强。任何一个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都会爬着这个年龄的男人。当年的温家宝还颧骨突出,面容清癯。从温家宝后来的施政风格,结合《再回兴义忆耀邦》看来,他在胡耀邦身上得到了某种工作作风的传承。 笔者在看到胡耀邦总书记要求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温家宝“夜访民情”和“吩咐不按下面安排的路线考察”的情节,自然会有所感触。因为十多年后,成为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已经出了名的爱这么干。20世纪初,一户在重庆某段山区公路边上目力可及的农家,一位劳动妇女没有任何预兆地迎来了贵为总理的客人。这个“基层安排以外”的行程,成就了“总理帮农妇熊德明讨薪”的现代传奇。 但是,所有这些,就是温家宝纪念胡耀邦的时候最想说的吗?这些千百年来每一个亲民勤政和体察民情的政治家一直惯用的工作方法,就是现代政治的精髓,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政治策略吗?中国的政治家真正需要突破的,是下层官员的“安排”,而不是自下而上地一级一级地筑起政治的合法性,建立持续稳定的制度保障。随着权力的接力棒在一代又一代的政治领袖之间传递,这样的选择或许是越来紧迫,甚至成为严峻的考验了。回答这些问题,超越前辈政治家,或许就是纪念前辈政治家最重要的功课。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谈论 解读网上最新流行语——临时性强奸

  引用 解读网上最新流行语——临时性强奸 You might have heard ironic uses of the Chinese phrases "getting soy sauce,""doing push-ups," and "playing hidden cat," but the latest catchphrase to catch fire among China’s Internet users just sounds wrong from the get-go: "Temporary rape."你或许已经听过“打酱油”、“做俯卧撑”、“躲猫猫”这些中文词的讽刺用法,不过在中国网民中引发轩然大波的最新流行语从一开始听起来就有问题:“临时性强奸”。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评论翻译: Value your own grief like Han Han does

评论翻译: Value your own grief like Han Han does 魏一帆 更新于2010年04月19日 What’s so great about him?  He’s not as deep as Lu Xun.  He’s not as wise as Hu Shi.  He’s not as noble as Mother Teresa, nor is he a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解读网上最新流行语——临时性强奸

You might have heard ironic uses of the Chinese phrases "getting soy sauce,""doing push-ups," and "playing hidden cat," but the latest catchphrase to catch fire among China’s Internet users just sounds wrong from the get-go: "Temporary rape."你或许已经听过“打酱油”、“做俯卧撑”、“躲猫猫”这些中文词的讽刺用法,不过在中国网民中引发轩然大波的最新流行语从一开始听起来就有问题:“临时性强奸”。The back story behin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穿着法袍上访

穿着法袍上访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黄秀丽 发自湖北孝感 2010-04-15 01:55:11 ■“执拗” 的法官冯缤,在发现难以用法律诉讼为妻子维权后,遂走入了上访之路。他的上访,是由诸多搏出位的表现组成的,穿着法袍溜进最高人民法院去递状子,穿着法袍到省高院门口喊冤、拦车……■他这样做,仅仅是为了要求法院依法立案、审理。周围多数人认为他不识时务、自毁前程,而他自认为是在为“法律的信仰而战” 上访法官冯缤 法官告法院 “按照法律,他的维权没有错;按照现实,他全错了!”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门口,一名身着法袍的中年男子,高高举起了白底黑字的大号“冤”字。 这是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叫冯缤。为了妻子的劳动争议纠纷,他已经和自己的“东家”——孝感中院打了3场官司。虽然熟稔司法程序,但他仍然只有以上访甚至“骚扰”领导的方式,才促进了此案的立案和审理。 对此,冯缤的一名同事评介:“按照法律,他的维权没有错,甚至他的执拗还值得赞赏;按照现实,他全错了!” 冯缤和法院的冲突发生在2008年6月4日。当天,法院召开会议清退后勤工人,要他们和市劳动局下属的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31名工人中,所有人都在“清退临时人员表”上签了名,冯缤的妻子——清洁工人胡敏除外。 胡敏的理由是,她是孝感中院惟一一个工作了10年的后勤工人。按照该年新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法院应当和她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她应当成为法院的正式职工,而不是一名合同两年一签,随时可能无工作可做的劳务派遣工。法院没有理会胡敏的要求,直接停掉了她的工作。 冯缤认为法院的行为违反劳动合同法,遂亲自代理妻子的案件,将自己的“东家”告上孝感市劳动仲裁委。 孝感市中院副院长魏俊生认为胡敏“工作时间满10年”的说法是胡闹。 “法官告法院”的劳动仲裁,迟迟没下,超过了法定审限45天。冯缤就到劳动局讨说法,未果。遂在劳动局门口拦车喊冤,结果和执法监察大队副队长李某打了一架,被打成轻伤。 轻伤本可以提起刑事诉讼,但警方认为,两人都是公务员身份,“作调解处理算了”。但冯缤又把孝感市公安局告上法庭。 如此折腾之下,孝感市仲裁委终于对冯缤之妻“10年的劳动关系”予以了确认。不过,仲裁委并不认为法院应该和胡敏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其理由是劳动合同法当时实施只有半年,管不到以往的9年半。 “简直不懂法。”冯缤拒绝签收仲裁裁决,决定对法院提起诉讼。搏出位,才立案 用尽上访手段的法官冯缤说:“这几年法律白学了。案子能进入诉讼程序,简直是自己用命换的。” 但想和法院打官司,要跨过“立案”这道门槛就很难。冯缤在法院工作了20年,从民庭的书记员到现在司法行政处的助理审判员,对立案难他深有体会。很多敏感案件,立案庭的法官会找各种理由拒收诉状。 2008年9月28日,他将诉讼材料邮寄到湖北省高级法院,“这样挂号信的签条就是凭证,他们就没法以‘没收到诉状’的理由推诿。”一个星期后没有回音,他决定到北京反映问题。他认为,他毕竟是法官,最高人民法院是他的“娘家”,应该倾听他的“冤屈”。 10月份的一个早上,他来到最高人民法院信访局。门口聚集着一大群上访者,几个穿着法官服的人问他们:“有没有省高院的判决?”省高院的判决书,是在最高法院上访的前提,否则就没法进去拿号。 冯缤看了眼自己身上的法官服,灵机一动,径直往门里走。“你干嘛的?”门口一位法官问:“你干嘛的?你进去干什么?” 冯缤反问:“领导交办的事,需要告诉你吗?”法官打量了他一下,挥手放行。 他拿了号走进接待室,填完表,将材料递进接待窗口。工作人员将材料扔到一边,说:“你的事我们管不了,去找省委政法委。”“心都凉了。”冯缤形容当时的心情。他曾经在立案庭做过多年的信访接待,对每次上访都会做详细记录,然后报给领导。轮到他上访了,得到的却是不理不睬。 怀着绝望的心情,冯缤又去了国家信访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信访局,几乎是同样的结果。 回到孝感第二天,冯缤决定到湖北省高院上访。坐上凌晨3点的火车,5点多就赶到武昌,6点多就站在高院大门口苦等。白纸上写着黑字“冤”字,一身法官服,胸前别着法院的院徽。他的样子引来了大量围观者,还有好心人给报社爆料,甚至有法官以个人身份偷偷对他表示同情。但是十几次的苦等,没有一个人正式接待他。 “想死的心都有。”他设计了两套自杀方案,一是自焚,二是混进法院跳楼。终于有一天,他不再温和地站在门口守候,而是堵门,不让车辆进出,“车出来就用头往上撞。”终于惊动了保安,惊动了立案庭庭长。庭长将他拉进法院:“你要干什么?你的事院长早就知道了,回去吧,我们研究了。” 一个多月后,12月14日,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法院的法官给他送来了传票,告诉他已经立案了。显然,这与他的“上访成果”有关,是省高院指定立案的。冯缤却是满心的无奈:“这几年法律白学了。案子能进入诉讼程序,简直是自己用命换的。” 对他的上访行为,副院长魏俊生“已经头疼了3年”。魏向南方周末记者痛陈了冯缤上访诸招式“给工作带来的妨害”。同样是诉讼审限问题,冯一次一次地到省高院喊冤;一口咬定劳动局局长违法,半夜在孝感市委门口等市委书记,“害得法院一次一次派车去接他回来”。为了应付上级的追问,法院还专门写了一个冯缤上访的情况说明。 “他一个人在败坏全省法院法官的形象。”冯缤的一名同事这样形容他。“司法考试考傻了?” 对于法院提出的所有赔钱方案,冯缤一律拒绝,他决心抓住法律这根唯一的稻草,执拗到底。 自从代理妻子打官司之后,冯缤发现他的法律信仰不断地撞到现实的墙壁。 曾都法院仍然认可胡敏与孝感中院10年的劳动合同关系,判决孝感中院补齐胡敏10年的社会保险金,但不能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理由是湖北省和孝感市清退事业单位的临时工的两个文件属于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 随州市中院除维持原判决外,还另行判决孝感中院补偿胡敏6000元。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